苏玉娘抬起头,目光清澈而坚定地迎上皇帝的审视:“陛下,此乃臣女亲身经历,绝无半点虚构!臣女虽是一介妇人,但也知家国大义。”
“此等私炼兵器、图谋不轨之行,若不尽早铲除,必成心腹大患!臣女自知人微言轻,亦无确凿铁证,但所见所闻,皆可对天盟誓!请陛下明察!若陛下不信,可派精锐密探前往垚县后山查探,一探便知真伪!”
她再次深深叩首:“若臣女所言有半句虚假,甘愿领受欺君之罪,万死不辞!”
整个偏殿再次陷入一片寂静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帝身上。
周县令等人更是心提到了嗓子眼,手心里全是冷汗。苏玉娘这番话,等于是把自己全家的性命都押上去了!
皇帝看着伏在地上的苏玉娘,眼神深邃,沉默了良久。
就在周县令几乎要忍不住开口替苏玉娘求情的时候,皇帝却忽然……笑了。
不是冷笑,不是怒笑,而是一种带着几分惊奇、几分赞叹、甚至还有几分欣慰的笑声。
“呵呵……好!好一个安康乡君!好一个苏玉娘!”
皇帝的声音打破了寂静,语气中竟带着明显的夸赞之意!
所有人都愣住了!
陛下……不仅没生气,反而……笑了?!
皇帝从宝座上缓缓站起身,走了下来,踱步到苏玉娘面前,示意她平身。
“抬起头来,让朕好好看看你。”
苏玉娘心中忐忑,依言缓缓抬起头。
皇帝仔细地端详着眼前这个女子。
她衣着朴素,面容并非绝色,脸上甚至还带着几分乡野的风霜,可那双眼睛,却清澈、明亮、坚定,没有丝毫畏惧和闪躲,更没有邀功请赏的谄媚。
“好!好!好!”皇帝再次连说了三个“好”字,声音里充满了欣赏,“朕今日才知,何谓巾帼不让须眉!安康乡君,你不简单呐!”
他转身看向殿内同样震惊的群臣,朗声道:“诸位爱卿都听到了?也都看到了?一位身处穷乡僻壤的女子,先是于旱情危难之际,慧眼识珠,献上土豆、红薯、玉米此等活命神粮,解万民之倒悬,此乃大功!”
“而她身负皇恩,得了封赏之后,非但不居功自傲,不思安逸享乐,反而心怀警惕,察觉奸宄之祸患!更能不顾自身安危,以一女子之身,深入险境探查,最终冒死直陈,将此等可能动摇国本的隐秘上达天听!”
皇帝的声音激动起来:“此等见识!此等胆魄!此等忠勇之心!何其难得!何其可贵!这不仅仅是发现了祥瑞作物,更是心系国家安危啊!”
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苏玉娘:“安康乡君苏玉娘,你不仅无罪,反而有大功!你不负朕所赐‘安康’二字!若我大乾的子民,无论男女,皆能如乡君这般,既能脚踏实地、造福一方,又能明辨是非、心忧国事,何愁奸邪不除?!何愁天下不太平?!何愁我大乾国祚不绵长?!”
皇帝这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,饱含深情!
殿内众人,无论是周县令、李师爷、李主事,还是苏老汉和苏家仁,听完之后,高悬的心终于“砰”地一声落回了肚子里!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!周县令甚至感觉后背发凉,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!
他们看向苏玉娘的眼神,彻底变了!从之前的担忧、惊骇,变成了此刻的敬佩、钦佩,甚至……是深深的敬畏!
谁能想到,这个看似平凡的乡君,竟然有如此的胆识和智慧,不仅没有因为“妄言”而触怒龙颜,反而得到了陛下如此之高的赞誉和肯定!
苏玉娘自己也是心潮澎湃,激动得眼眶发热。她连忙再次跪下:“陛下谬赞!臣女愧不敢当!臣女所为,皆乃大乾子民应尽之本分!”
“好一个应尽之本分!”皇帝笑着虚扶一把,“安康乡君请起。你有此心,朕心甚慰!”
他脸上的笑容收敛,神情再次变得严肃起来,目光扫向户部尚书和几位重臣:“后山私炼之事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!此事,绝不可小觑!”
他当即下令:“着……刘衡,即刻抽调精锐,并调遣京畿卫戍部队,由周爱卿与林卿协同,火速赶回垚县!务必秘密查清后山之事!若真有逆贼盘踞,给朕……连根拔起!绝不姑息!”
“臣等遵旨!”几位大臣和周县令等人立刻躬身领命。
苏玉娘领着父亲和儿子再次叩谢天恩,心中激荡不已。
赌对了!
皇帝更是当场又追加了实质性的封赏。
除了之前圣旨中提到的良田、黄金、乡君封号和牌匾外,又额外赏赐了苏家一套位于京城外城、靠近贡院的三进宅院,
并给苏家仁也赐了套文房四宝。